《河南十八城,文旅如何落子?》之二

2023-07-31 16:10:53   来源:顶端新闻


(资料图)

豫者,象之大者。 河南居​天下之中,四流同润,五山拱卫,百县十八地市领十六万七千平方公里之域。悠悠岁月,苍苍历史,这里到处都是文明的印记。如果把河南比作一串灵动的手串,那么十八地市就是制作手串的十八子菩提。 ​当下,经济正兴,万象更新,河南文旅之眼何处,十八城又如何落子呐? 南阳 对话卧龙 公元197年至公元207年间,诸葛亮在南阳城西南三公里的隆中定居十年。因诸葛亮号称卧龙,此处也称卧龙岗。 刘备于建安六年也就是公元201到208年屯兵新野,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曾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,随有隆中对。 利用出差的机会,曾三上卧龙岗,追寻1800年前文韬武略的踪迹,触摸宛城帝乡秦拓汉画的印记,思接千载,心游万仞,感慨系之。亮祖籍徐州琅琊阳都,葛氏原住诸县即今山东诸城,后因故迁移至阳都,阳都就是今天山东临沂沂南县。在此之前,阳都原有一支“葛”姓的家族,为了便于将这支“葛”姓与诸县“葛”姓区别开来,就称其为“诸葛”。另一种说法是陈胜还未称王时,葛婴率部队前往九江,在那里遇见了楚国的后裔襄疆,葛婴为求得正统,便拥襄疆为楚王。但随后便传来陈胜称王的消息,葛婴因一臣不能事二主,随把襄疆杀了,陈胜因此怀恨在心,找借口斩杀了葛婴。到了西汉文帝时,文帝为追录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劳,赐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,并世居于此。葛氏为感念文帝功德,遂将“葛”姓与地名合并改称 “诸葛”,东汉时诸葛氏族由诸县迁至阳都居住。这就是诸葛一脉的来历。 探寻南阳历史,可到悠久的旧石器时代早期。五六十万年前与北京猿人生活于同一时代的“南召猿人”就使用打制石器,过着采集和渔猎生活,在南阳盆地繁衍生息。如追寻到6500万年前,这里是恐龙的故乡。西峡发现恐龙种类之多、分布之广、保存之好堪称“世界之最”,大量的鸭嘴龙、禽龙、原角龙、肉食龙等恐龙骨骼的发现,又为西峡蛋化石增加新的内容,这里被称为“世界第九大奇迹。”​ 秦初置南阳郡,为全国36郡之一。汉承秦置,仍置南阳郡,兼有弘农郡地,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,两汉时代,南阳经济文化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,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,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故乡和发迹之地,故有“南都”、“帝乡”之称。所以研究汉文化,不可不到南阳。 南阳雄踞于长江、黄河之间,又是淮河的源头,北有秦岭伏牛,西有大巴山武当,东有桐柏大别,形成近3万平方公里的盆地。上承天时之润泽,下秉山川之恩惠,四季分明,气候温润,是最适应人类生活居住的地方之一。古人曾描述“南阳,光武之所兴,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,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。西邻关陕,可以召将士;东达江淮,可以运谷粟;南通荆湖、巴蜀,可以取财货;北拒三都,可以遣救援。”南阳,乃天然的形胜之地。 南阳文化厚重,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。盘古开天、牛郎织女、三顾茅庐、羊续悬鱼等典故或传说皆发源于此,还是是“中国月季之乡、木瓜之乡”、“世界艾乡”、“中国玉雕之乡”。本人曾写《淅川赋》、《桐柏木瓜赋》为赞。山水灵秀,赋予了南阳兹兹不绝的灵气,诞生了众多在华夏历史中极具传奇的人物,除了上述智圣诸葛亮,还有谋圣姜子牙、商圣范蠡、科圣张衡、医圣张仲景。说起张仲景,不能不提娇耳,就是天下第一美食,咱们中国人都爱吃的饺子。 还有一个历史,不知道大家熟悉否?楚国的第一个都城在南阳淅川,现在淹没在丹江口水库万顷碧波之下。楚国819年的历史,其中在淅川丹阳建都就有353年;楚国42位国君,有18位国君在淅川丹阳生活和执政。连大诗人屈原也是丹阳人。《中国通史》及其相关历史典籍记载: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。古丹阳即淅川,毫无疑问,淅川即屈原故里。​ 人文之重,山川之胜,民俗之美,写不尽的南阳,宛若故里。什么是南阳?南阳的文旅之眼在哪里?​ 若干年前,笔者曾提出共享诸葛文化,联动湖北襄阳,共同组织国际智慧节暨葛文化健康节,联合打造两阳文化旅游协作区,可实现中心突破,做大做强、做优做好区域经济合作示范,促进两地社会经济文明互动,实现小环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。 南阳,对话卧龙,可以抓住诸葛文化智慧文化这条线。​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