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上方“公众号”可以订阅哦
(资料图片)
讲者:卓彦伶
北京大学国际医院
病例1
8岁男性患儿,主因双眼斜侧向视物一年半就诊。既往曾于外院诊断为外斜视,于我院诊断为融合功能不良,均未予特殊治疗。
眼部检查:裸眼视力:右眼1.0,左眼1.2,裂隙灯检查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,未见眼球震颤。显然验光:OD:+0.25DS;OS:-0.5DC×5°。
头位:看远时面向左转或右转。眼位检查:角膜映光位正;交替遮盖:双眼外向中;三棱镜+交替遮盖:近:右-10△,中-12△,左-8△;远:右-4△,中-6△,左-2△;可完全控制正位。
同视机检查:一级:-1°,自觉=他觉;
二级(融合):+13°~-7°;
三级:有
调节检查:NRA+1.75D;PRA-2.0D;
BCC+0.25D;集合近点:5cm;辐辏功能正常;立体视:80s。
病例2
6岁女性患儿,主因偶尔歪头视物3年,面向右偏,右眼偶外偏1年就诊。
眼部检查:裸眼视力:右眼1.2,左眼1.2,裂隙灯检查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,未见眼球震颤。主导眼:左眼。显然验光:OD:PL;OS:PL。
头位:面向右转。眼位检查:角膜映光位正;交替遮盖:双眼外向中;三棱镜+交替遮盖:近:右-16△,中-16△,左-10△;远:右-8△,中-16△,左-2△;上-14△,下-16△;可控制正位。眼球运动到位。
同视机检查:一级:-2°,自觉=他觉;
二级(融合):+11°~-9°;
三级:有
调节检查:NRA+2.25D;PRA-2.0D;
BCC+0.25D;集合近点:5cm;辐辏功能正常;立体视:40s。
以上2个病例主诉相似,检查相近,但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又不尽相同,面对这样的患者我们作何诊断?如何治疗?
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出现歪头的常见原因:包括散光、近视、眼球震颤、斜视、以及斜颈等。其中由于斜视导致的歪头常见为:turn:见于外直肌麻痹、Duan综合征等;tilt:上斜肌麻痹等。
我们这2例患者虽然眼位均可控制正位,但都存在斜视的基础以及融合功能的下降,故病例1诊断为:外隐斜视、双眼融合功能不良。病例2诊断为:间歇性外斜视、双眼融合功能不良。
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融合功能测量的工具包括:棱镜串镜、同视机以及综合验光仪。
治疗:通过进行融合功能的训练将融合范围扩大,从而减轻歪头,消除视疲劳的症状。常见的训练方法如下:
通过裂隙尺上的孔将物体看成1个像,单孔裂隙尺训练集合,双孔裂隙尺训练分离。BO立体镜为+5.00DS的镜片,透过镜片观察物象使之融合在一起,图片的远近不同产生不同的刺激,从而完成对融合功能的训练。
VR提供远距离的双眼分视功能,通过将图片融合为一来进行融合训练。
通过三棱镜串镜进行融合训练,每次5-10min,重复2-3次,酌情每日一次或每周3-4次。
通过融合训练患儿通常可以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,成年患者亦可通过训练改善症状。
⬇️⬇️⬇️
点击本文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查看完整视频
参考文献:
Objective Measurement of Fusional Vergence Ranges and Heterophoria in infants and Preschool Children.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.2016 May 1;57(6):2678-88.
点赞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
THE END
往期精选
☞
☞
☞
欢迎个人转载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联系北京眼科学会或标明转载自北京眼科学会
北京眼科学会
更多专业眼科知识
长按二维码关注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完整视频
关键词:
X 关闭
X 关闭